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人的本质怎么表达

人的本质怎么表达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的社会属性不是先天的, 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尤其是生产实践中形成的。

2、由于人的社会关系会发生变化,故人的社会属性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3、由于人的社会关系不同,故人的社会属性也就不同。马克思以前的某些思想家所宣扬的一般的共同的人性或人的本质事实上并不存在。

4、人的社会属性是多方面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 生产关系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在阶级社会中, 人的本质主要表现为阶级性。

人的社会属性可以做两个方面的区别: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二是人与人的区别。

从人与动物的区别的角度上说, 人的社会属性在于社会劳动, 这是整个人类与动物的根本不同。

从人与人的区别的角度上说,人的社会属性在于社会关系,由于人们所在的社会集团不同, 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因而人与人不同。

人的本质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根据,也是指人之所以形成各种作为人的属性特征的根本所在,它是制约和支配人的全部活动、属性、特征的最根本的东西。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看,决定人的本质属性的是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人的本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和丰富。

【摘 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三种表述,即:自由的有意识地活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劳动即人的本质。这三种表述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只有从这三种表述及其意义上考察人的本质,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关键词】人的本质社会关系生产劳动

一、早期唯心主义的“人的本质”思想

近代以来,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一直是哲学上的一个热点,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宗教神学、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都提出了各式各样的人的本质的见解。费尔巴哈说,人的本质是“哲学上的最高的东西”。1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的人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2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在一定程度上由神来规定的,至少是与神息息相关的。并且认为,人们获得神的启示的方法是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二、人的本质的概念

人的本质,则是指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物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根据这种内在规定性,我们不仅能够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而且还能把不同的人相互区别开来。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有不同三种表述,从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观点的提出,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的高度概括,再到人的本质是“生产劳动”的观点的详细而成熟的论述,这是一个一脉相承,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在马克思眼里,人的本质应该是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历史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因此,完整的人的本质就应该同时具有实践性、社会性、创造性、和历史性等特点。

三、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内涵

(一)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明确指出:“一个种的整体特性、 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 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这种生命活动即劳动, 亦即实践。马克思这里所说的人的类特性就是人的类本质, 即人类的一般本质, 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类的规定性。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他具有有意识地生命活动。美,作为马克思的最高价值追求,真正的体现了这一点。

(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马克思立足于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概念 ,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人的本质思想进行了概要的但极具针对性的批判,从而和传统的本体论哲学彻底划清了界限。马克思明确地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马克思这里所说的人的本质是人的现实本质, 即人的社会本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由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规定的,不是单一的社会关系,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人的本质是生产劳动

标志马克思主义的成熟状态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这些个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不在于他们有思想,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的、积极地、肯定的形式就是自由自觉的劳动。

四、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阐发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马克思真正揭示了人的现实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超越了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人的本质观。在当今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重新研读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我们的理论创新和社会实践都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一)为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契机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不仅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发现“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他发现“历史”的过程,因为在他看来,人是历史的人,历史是人的历史,人和历史不可分离,反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有机统一的。

(二)关注民生问题,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之所以成为科学的理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坚持“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人民幸福,需要首先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中国梦,构建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国家,应当深入学习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克服指导思想上重增长、轻民生的取向,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三)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而正是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并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的本质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实现,而人的劳动实践又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从而形成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人为本,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重要体现。

馬克思早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的结尾就曾阐述了他追求的信念,这种信念贯穿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始终。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同黑格尔划清了界限,提出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理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即人类能力。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这些理论实现了对“人的本质”认识上的一场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余源培,吴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23,68-69,139,152.

[2]张奎良.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演绎程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1:68-76+159.

注释:

1、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83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