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裴松之注三国志的意义

裴松之注三国志的意义

史学界中,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被誉为“信史”,“前四史”就包括了《三国志》。陈寿所著《三国志》在当时时属于现实史,很多事情是亲身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可信度较高。陈寿是晋朝朝官,晋承魏而得天下,因此《三国志》尊魏为正统。陈寿尽管名义上尊魏为正统,事实上确是以魏、蜀、吴三国分别成册,属实地纪录了三国鼎立的形势,说明了他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影响力是同样的。

但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也正因为他和三国处在同一时代,一些历史史实当时还没有披露出来,所以《三国志》史实性强,宽度和广度是有局限性的。

裴松之作《三国志•注》,是在陈寿原作的基础上,补充一些野史杂记以及其他渠道的史料记载,让三国志更完善,更详细。我们现在读的《三国志》就是经裴松之注释后的,据说裴松之为了注释《三国志》,收集了三国时期的原始材料一百五十多种,博引各家家著作的原文,注文字数约超过原文三倍,同一事件,记述不同,他都收录进来以备参考。对于史事和人物,裴松之有自己的评论,对于陈寿的议论不当,裴注也加以批评

裴松之撰写注解,不重视字句的表述,而重视对《三国志》忽略历史事实的填补,对许多角色先进事迹的记述比《三国志》的文章正文更为详尽,因此后人引证裴注的頻率比引证原句必须高,例如人们熟识的草船借箭、木牛流马等经典故事全是在裴注中记述的。但裴注也是一些不够,例如材料过度复杂,一些地区的注和文章正文并沒有多少关联,但是更是由于裴注的复杂才可以填补《三国志》太过的简洁,二者互相填补。

TAG标签:裴松之 三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