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一、重视写生训练培养学生创新基础。

在美术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写生训练,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绘画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艺术贵在创新,但创新灵感与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把学生局限在教室内和课本里,让学生闭门造车,学生必然思维板滞,缺乏创新意识。为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最好的办法便是让学生走向自然。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在对大自然的观赏、概括、提炼和领悟中去掌握。通过观察和活动,学生对大自然有了一个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大自然的人、物、鸟、虫雨、雪、冰、霜等自然现象以及自己学习、生活中一些富有情趣的瞬间场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种探索自然美、描绘自然美的情趣会油然而生,这种欲望就是每个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画人物速写》、《大扫除》、《画鸟》、《冬天》等课时,我提前布置让学生到户外认真观察其有关形体特征,并认真做好文字记录,画好草稿,等到上课时再引导学生到室外进行认真观察,通过写生画出形态各异的人物、房屋、树木、情景。又如在教学《画鸟》一课时,我告诉学生说,我们家乡县城鼓楼东街两旁的大树上,每到晚上就有许多乌鸦在那栖息,大家可以去仔细观察。学生听后非常高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在学生的创作兴趣。学生亲自观察鸟的形态、色彩等活动情况,使学生的艺术创作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绘画中得以实施。

二、重视欣赏,激发情趣,培养学生审美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美术课本中每册都有一定比例的欣赏课。俗话说,见多识广。欣赏内容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而创新思维的教育和学生的审美活动是分不开的。为此,我在上这一类课时,通过作品展示、欣赏、讨论、评析来完成教学任务。上课前,教师要有精心的准备,以便上课时有目的、有层次地向学生介绍艺术作品:介绍其作者身世生平、画面内容、构图特点和内涵寓意,以引起学生的艺术共鸣。还有些课本中没有的作品,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制作。如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第十一册《外国雕塑欣赏》一课时,其中有两幅作品分别为《狮身人面像》和《弋拉斯战士》,我先从两幅画面的时代背境讲起,结合图片,让学生通过欣赏、讨论、评析,使学生了解这些作品所包含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包含的寓义,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此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立体作品的艺术美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鼓励学生在艺术表现时不断创新,是创新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

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通过长期的绘画实践得以提高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艺术创作的永恒原则,而“艺术贵在创新”却是这个原则的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总是鼓励学生用“不断创新”的方法进行作品创作,即在创作时,课本范图、教师范画只作参考,忌讳重复、照搬,树立学生“天天有新我,天天有新作”的创作信心。如在教学六年级第十一册《用鲜明色作画》、《画报纸屑拼贴画》、《影绘装饰》等课时,我在讲授了有关鲜明色、拼贴画的设计制作知识、影绘的设计知识后,让学生欣赏了教师的范画和课本范图,我就要求学生今天的作业尽自己的能力,尽可能不要出现重复照搬、雷同等现象,尽自己最大能力,自己去构思、自己去设计创作。学生在这种要求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设计,大胆创新。有的学生利用影绘的方法绘制了花朵、桃子、天鹅、爱心等构思新颖的图案,很有创新特色。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在日常的绘画教学中得以提高。

有以下途径:

一是带学生走出去,到祖国的大山名川去写生,去观察,去接受熏陶。

二是让学生博览群书,学习古今中外名画名品。

三是要求学生潜心钻研,认真实践,刻苦琢磨。视野开阔了,功底深厚了,创新意识就有了。

首先,教师本身要明确每次课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任务,然后还要明白自己所教学的对象年龄特征以及感知的程度和表现的能力水平,根据这些综合评测以后才确定所教学的内容。

然后在上课的时候,把上课的内容分成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为认知。明确一点讲,就是您本次课所要交会学生描绘的对象的特征。可以有很多形式,比如图片感知,言语切入等等。

第二个步骤才是技能技巧的教学过程。这个教学过程要把握得很到位,整个过程要明确构图以及教学重点,但是,上课的时候只教技法不教画面,至于画面的表现能力,达到哪一个程度

这就得看第三个步骤了。

第三个步骤重点才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和引导,不同年龄和不同表现能力的孩子,他们到这第三个步骤的时候,会根据自己所学的计划以及生活常识来进行画面的切入和表现。当然这需要老师很好的引导,鼓励和肯定。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跟一个老师上课的能力和表现风格有关系。

有能力的老师会在不同的年龄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启发和引导孩子进行这第三个步骤的过程。其实最关键的字眼就是:引导,鼓励,肯定。把整个绘画的过程变成主动思维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技能技巧的过程。这样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自然孩子在表现同样的题目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画面呈现出来了。艺术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发散性思维的一个教育过程。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它和只有唯一答案的数理化应试教育就毫无区别,所谓的素质教育,自然也就体会不到乐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