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吕不韦后谁是丞相

吕不韦后谁是丞相

秦始皇时期共5位丞相,第一位是吕不韦,之后是昌平君、隗状、王绾,最后一位是李斯。

1、吕不韦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2、昌平君

昌平君熊启(公元前271年——公元前223年),芈姓,熊氏,名启,楚考烈王之子,母亲是秦昭襄王之女。战国末期秦国丞相,秦始皇的表叔,末代楚王。

战国末期楚国公子,受封为昌平君,仕于秦,为秦庄襄王、秦始皇之臣。前238年,与吕不韦、昌文君受命平定嫪毐之乱,任相邦,后被秦始皇派往郢陈以安抚楚民。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反秦于郢陈,后作战不利,向淮南败退。楚王负刍五年(前223年),秦军攻占楚都寿春,负刍被俘。

昌平君被楚将项燕(项羽祖父)拥为楚王,在淮南一带继续反抗秦国。王翦、蒙武率秦军来攻,昌平君兵败身亡,项燕自杀,楚国灭亡。

3、隗状

隗状(生卒不详),《史记》中误作隗林。战国末期楚国人。秦王朝执政时就官至丞相高位。

秦国统一中国后,隗状奉命与王绾共同主持统一度量衡事宜。秦始皇廿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隗状等十人从行,咸与始皇议功德于海上,立石于琅邪台下。

4、王绾

王绾(生卒年不详),秦国丞相。他的出生和去世的年代历史上没有准确的记载。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王绾主张将秦始皇的儿子、宗族还有功臣们封到燕、齐、楚等国的偏远地方,让他们镇守各地,以保持国家的稳定。

但是李斯以周室分封诸侯已不合时宜,说那样国家就会像东周时期一样混乱。而主张地方郡县,中央集权即由中央直接任命、罢免各地方的官员。

秦始皇就采用了李斯的意见,实行了郡县制。

5、李斯

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后,作为廷尉奉命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议定“皇帝”之号。后任丞相,多次随始皇帝巡行。

反对淳于越分封子弟之议,主张禁私学、废《诗》、《书》、六国史记及“百家语”。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作《仓颉篇》以为范文。

始皇帝死后,与赵高矫诏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劝二世更为法律,行“督责之术”,加强君权。后被赵高诬为谋反,具五刑,腰斩于咸阳市,夷三族。

吕不韦后谁是丞相

芈启可是平定嫪毐之乱的首要功臣,接替吕不韦担任大秦丞相十余载,期间灭过韩、赵、燕三国,后来叛变秦国成为楚王,直接与嬴政作对

TAG标签:吕不韦 丞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