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古琴需要学多长时间能初有成就

古琴需要学多长时间能初有成就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不但是学琴如此,其实学习经典也要像孔子学琴一样: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会有成就。

宋代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对怎样读书有着精辟深刻的见解:“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读书必须成诵,真道学第一义。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但百遍时,自是强五十遍,二百遍时,自是强一百遍。今人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所以不如古人。学者观书,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注中训释文意、事物名件、发明相穿纽处一一认得,如自己做出底一般,方能玩味反复,向上有通透处。其熟读精思之学如此。”

确实如此,被誉为“明初理学之冠”的明朝思想家薛瑄也有同样的见解:“学有所得,必自读书,入读书千熟万熟,时一言一句之理,自然与心融会为一,斯有所得矣。” 此时正是《易经》所说的“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换句话说,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了。

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玄义里面讲,博学多闻是“增长邪见”,不学也不闻是“增长无明”。怎么办给诸位说,学一样,专精不求广博。现代学佛没有几个有成就的,原因在哪里不得法,方法用错了。

佛法修学跟世间法的观念不一样,胡适之所提倡的为学要像金字塔,先要博,慢慢的精,这是世间的。佛法里面求学的方法,把金字塔颠倒,先专后博,他是这个学法。最初都是一门深入,为什么你的心才能清净。多的时候,他必定起分别,他的心得不到清净。自古以来,我们中国这些祖师大德,诸位看看《高僧传》、《居士传》,你就晓得,所有成就的人一生都学一样东西,一门深入,入进去之后他才求博。

《华严经》上就很好的例子,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就是博学多闻。他一开始学,是不是这样子不是的,一开始学跟一个老师,文殊菩萨,在文殊菩萨那里,他是专攻、专修,他修一样。一样修成功了,这个修成功了,在禅家讲就是开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教下叫大开圆解,念佛人是得一心不乱,要修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那就毕业,告一段落了,从此以后就博学多闻。佛法修学就像树一样,它先有一个干,然后慢慢有枝叶、花果,像这个样子,它不是像金字塔。

但是我们今天许许多多学佛同修弄颠倒了,用金字塔的方式,一开头博学多闻,到处听、到处去看,搞得头脑乱七八糟,理都理不出头绪。问他是样样都懂,这是不错,是个大佛学家!烦恼有没有断没有。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一点都不能断,不能得定、不能开慧。他学那么多,那叫世智辩聪,那是记问之学,你看得多、听得多、记得多!不是从你自己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一点希望同修们要注意到。

我这么多年来,在讲席当中建议同修学一家之言,你会有成绩。我今天找不到老师,是真找不到老师,你所遇到的老师,那个老师大概也跟你差不多,也都是博学多闻的老师,也都是记问之学的老师。记问之学连儒家都不要,《学记》里面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我们找不到老师怎么办找古人。我们今天要学《弥陀经》找不到老师,找莲池大师,这个注解是莲池大师的,我们依莲池大师这个注解就行了。

你也许说,莲池大师这个注解我们看不懂,实在讲这个不是难事情。我今天把我自己读这个注解的心得跟诸位报告,我不讲解,你们念这个注解也一样,只要诚心诚意从头到尾去念,不要著急,这个事情急不得的。底下这句话就说‘强抑妄心’,这就急!这个事情急不得的,古德常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能把《疏钞》从头到尾念一千遍,你就会开悟。为什么开悟你要是不著急,慢慢的念,念上一千遍,你得定,你已经一心不乱,成功了不知不觉的成就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大彻大悟,这有道理!

所以真正的善知识,他要找一个学生,学生向他求教,他一定会先问:你学佛多久你看过哪些经典听过哪些人指教你要说“我看过许许多多的经论,我听过很多法师大德讲经”,他就很客气:不错,很难得,你很不容易!给你合掌赞叹几句,你去!不能教了。为什么不能教诸位要知道,众生的习气先入为主,他满脑袋的佛法,你老师在给他讲东西,他跟你辩论,他不服气,那还教什么没法子教了。这就是你学佛一开端走错了路。

你要是遇到这个善知识,人家问你:你念过什么经我初学,还刚刚接触到。有没有听过人讲经没有听过人讲经。他就会把你当宝贝,决定不放弃的,一个人也教你。为什么一张白纸,干干净净,没有受过污染,这个人好教,没有成见,教他什么他能完全接受。所以一个善知识碰到这样的人,他一生当中碰到宝贝了,可以传他的法,这不简单。今天说老实话,善知识也不容易遇到,遇到了,他也不会教你。所以不得已只有找古人,今人找不到找古人。学《弥陀经》,找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学《华严经》找清凉大师、李长者,这唐朝时候人,只能这个样子。这是我们要想真正学道、要想成就,唯一的一条正路,光明大道!

几时才可以出去参学我们到处听听、到处去看看呢要在这一门里头真正有了心得,譬如开悟、悟处。你能把这一部《弥陀经疏钞》念上十年,十年之后,你再出来听各家的讲经说法,看各种不同的这些注疏,你不一样了,你那是真正有参学的资格,为什么我一部经下十年的功夫,到那个时候你慧眼开了,法眼也开了,你无论到什么地方去观摩决定得利益,不会受害。如果不在一部经上打下十年的基础,说老实话,没有资格参学。

现代佛学院为什么出不了人才我过去也教过几年佛学院,现在我都不去了。为什么不去我已经明了了,那是讲演比赛大会。学生是听众,这个钟头甲老师来讲一个小时,底下一个小时换乙老师又换上一门课。学生能不能吸收完全不能吸收,才讲完了,马上换个老师、换个课程,他都忘光了,前面忘光了。剩下来的时候是“某个老师怎么样这个老师怎么样”在那边张家长、李家短,在那里批评。咱们何必参加这个讲演比赛大会呢再不跟人比赛,所以我也就不去了。那是花了时间、花了精力得不到效果,不如自己在家里看看经、念念佛,真正有受用。这是我将自己求学一些经验贡献给诸位同修做为参考。

倓虚法师《影尘回忆录》里面有一段“八载寒窗读愣严”。刘文化居士念《楞严经》,没有人指导,念了八年。他这八年《楞严经》念下来,有不思议的能力,他点点头就可以帮助别人了。什么仪式都没有,也不要诵经、也不要拜忏。什么力量八载寒窗读《楞严》的功德。所以事实证明:一门深入,八年专念一部经,是正确的学习经典的方法。

没有人讲解、没有老师,不怕!只要你拿到这本经书,天天念一遍,念上十年、八年就有效,就成功了。换句话说,你有没有这个耐心耐心是福报,你有没有这个福报这是善根因缘你有了,今天经典不缺乏就是因缘具足,你也明白这个道理,换句话说,你有没有这个福分,福分是耐心。实际上,亲近老师也是如此,亲近一个老师没有十年,也不能成就。现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求快、求速成,希望一下子就名利双收,哪有这回事情这是决定做不到的。真正名利要是来了,给诸位说,来得快也去得快,这必然的道理,欲速则不达。

TAG标签:古琴 多长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