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行尸走肉的成语

行尸走肉的成语

成语:行尸走肉

汉语成语

行尸走肉: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晋·王嘉《拾遗记》。

该成语原意为会走动却没有魂魄的躯体,比喻一个人徒具形骸,缺乏生气,庸碌无为联合式在句中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崄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行尸走肉_成语解释

【拼音】:xíng shī zǒu ròu

【释义】: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例句】:在他们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虚表的~而已。 ★峻青《不尽巨涛滚滚来》

TAG标签:行尸走肉 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