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孟子敢问夫子恶乎赏析

孟子敢问夫子恶乎赏析

公孙丑的又一设问引出了孟子关于个人修养的重要看法。面对居齐国卿相之位、进而实现王道统一天下的美好前景,孟子却能做到“不动心”,实在是难能可贵。

北宋范仲淹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之警语,可谓对孟夫子此种境界的进一步阐发。我们自然相信孟夫子不作诳语,则“不动心”必有其道,所幸,公孙丑的追问帮我们揭开了答案,即孟子注重的“养气”一途。

具体而言,就是传诵后世的孟夫子自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用来做什么的?本身又是怎么回事呢? 孔子讲“四十不惑”,孟子讲“四十不动心”,为了要达成这样的精神底气,就需要“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说“浩然之气”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公孙丑上》)。

应该说,这是一种自信力,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自信力,也可以说是种“理直气壮”,所以它是“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同时,“浩然之气”需要持续的自信力、正气来巩固和发展它,将之融和在人格里,从而成为自己的精神力量。拥有了“浩然之气”的人,自然而然地不易为环境、他人所左右,而有了自己的原则,在纷乱的情况下也能看见自己的方向,这就是“不动心”的真义所在。

“浩然之气”是孟子对个人最高精神境界的描述,虽然有学者认为其有神秘主义之嫌,但是它对约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坚毅的人格精神功莫大焉。

正是对“浩然之气”的不懈追求,使一代代中国人践履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滕文公下》)的信条,毕生追求做一个真正的人。

此外,孟子形象的譬喻也使得“养气”之道更为明确,犹如揠苗助长无益于事一般,修养一事亦靠长时期的不懈积累,不可蹴成。

TAG标签:恶乎 夫子 赏析 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