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詹天佑迎难而上的故事

詹天佑迎难而上的故事

1905年,詹天佑被清朝政府委派为官办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局务。

当时的大清朝已经开始走向“末路”,经济、工业等诸多方面的落后,都制约着京张铁路的施工,很多人甚至都不相信中国人能完全独立自主地修建成京张铁路。但詹天佑没有退缩,他坚持着“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起来,不受外侮,自立于地球之上”的信念,迎难而上。

当京张铁路修到了“关沟段”时,詹天佑和他的小伙伴们在经过实地测量之后发现,这里的工程施工难度远超想象——这一带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最大的坡度达到了33‰。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按照咱现在的规定,在地形条件最差的三等线路上,使用牵引力最大的电力机车,区间线路的最大限制坡度不得超过25‰,即使是利用“加力牵引”,也就是两台以上的机车进行整列火车的牵引,也不得超过30‰。

也就是说,在那段地形上修建铁路,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何况,詹天佑那会儿,可还没发展出比蒸汽机车牵引力更大的电力机车!

这事儿搁别人头上,估计就得直接向朝廷奏本,这地儿没法修铁路,京张铁路改道儿吧!

可是詹天佑偏不。为了避开这段地形条件最差的路段,詹天佑试图寻找其他相对理想的路径,于是他先后选测了七八条不同的线路来进行比较。

可是话说回来,那会儿的大清朝也是兜儿里穷得叮当响,所以詹天佑要是想改线路或是慢慢修,朝廷给的那点儿银子和紧张的工期都没办法答应。

于是,詹天佑不得不把目光重新落回到关沟段。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地勘察和测量,詹天佑终于选中了青龙桥作为折返点。

然后,詹天佑将自己在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青龙桥这地界儿的具体地形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之后,会利用两台机车,一台在前边拉,另一台在后边推。这样,列车就能够通过青龙桥向东北前进。等到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就能够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这样一来,不但成功地解决了关沟段的地形难题,还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当时修建的八达岭隧道的总长度,使得这一隧道的长度由原来设计的1800米减少到了1091米。而且,这招儿不但使得整个京张铁路的建设工期提早2年完成,还为清朝政府节约了十万两银子的修筑经费。

通过因地制宜的“人字形”设计,詹天佑让务实奋进的精神成为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底气。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该路自北京至张家口,地形险峻,工程异常艰巨。外国人纷纷议论,认为中国无力完成。他面对着外国人的讥讽,以大无畏气概,率领全体筑路人员,知难而进,齐心为国争光。

詹天用中部凿井法开凿八达岭隧道,用人字形铁路解决青龙坡火车爬坡困难。

TAG标签:詹天佑 迎难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