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字,同音是周的

同音是周的 字

zhōu

汉语汉字

“粥”,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zhōu、yù,最早见于秦朝小篆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粥”在读作zhōu时的基本含义为用米面等食物煮成的半流质食品,如米粥引申含义为像粥的东西,如乱成一锅粥。“粥”在读作yù时的基本含义古同“育”,生养引申含义古同“鬻”,卖。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粥”在读作zhōu时常做形容词,表示柔弱的样子,如粥粥(柔弱无能的样子。又指鸡相呼声)。“粥”在读作yù时也作动词,表示养育。

释义

用米面等食物煮成的半流质食品像粥的东西古同“育”,生养古同“鬻”,卖

相关合集

字源演变

“粥”,初见于秦朝小篆中,形声字。“粥”字本义为稀饭,是一个会意字。在小篆文中,其字形中间上面为米,下边为鬲,鬲高指代锅,两边的曲线指热气。整个字形的意思是,将米放在锅里煮,不断有热气冒出,这就是粥。

古代,“粥”字通“育”,意思是生养通“需”,意思是卖。现在,“粥”除了本义外,还指像粥的东西,如泥粥、乱成一锅粥。“粥”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之六切,音祝。糜也。《释名》粥濯于糜,粥粥然也。《礼·月令》仲秋行糜粥飮食。

《风土记》天正日南,黄钟践长,是日始牙动,为饘粥以养幼。《南越志》卢陵城中有井,半靑半黄,黄者甜滑,宜作粥,色如金,似灰汁,甚芬馨。

又豆粥。《后汉·冯异传》光武至饶阳芜蒌亭,异上豆粥。《晋书·石崇传》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

又茗粥。《茶录》吴人采茶煑之,名茗粥。

又楡粥。《唐书·阳城传》隐中条山,岁饥,屑榆为粥。

又天有粥㕑。《天文集要》玉井主粥㕑。

又凉州以粥为罗闍。《异物志》高昌僻土,有异于华,寒服冷水,暑啜罗闍。

又《说文》本作鬻。今俗作粥。《前汉·文帝纪》吏廪当受鬻者,或以陈粟。《注》鬻与粥同。师古曰:黄帝始烹谷为粥,周谓之饘,宋、衞谓之餰。

又姓。鬻熊,周文王时人,省作粥。楚有粥权,卽熊後。

又粥粥,谦貌。《礼·儒行》粥粥若无能也。《疏》粥粥,柔弱专愚之貌。《注》亦作羊六反。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余六切,音育。《前汉·礼乐志》粥粥音送。《注》粥粥,敬惧貌。师古曰:粥,弋六反。

又北狄名。《史记·五帝纪》黄帝北遂荤粥。《注》粥,音育。

又卖也。《礼·王制》田里不粥。《荀子·儒效篇》鲁之粥牛马者不豫贾。

又《韵会小补》靡为切。䭈也。通作靡。

又叶职律切,音。《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闲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粥。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粥”字头,请参考“鬻”字:)

䭈也。从米声。武悲切〖注〗臣铉等曰:今俗粥作粥,音之六切。

说文解字注

(鬻)䭈也。从䰜米。会意。之六切。三部。按一音余六切。是以卖鬻字作此。卖之假借也。铉本作米声。武悲切。此因误衍声字而爲之切音。

非眞唐韵有武悲切也。尔雅犹如麂之犹。舍人本作鬻。异文同部。是可以定其非形声矣。广韵、集韵、篆韵脂韵内皆无鬻。玉篇云。说文又音糜。

广韵云说文本音麋者、乃陈彭年辈误用铉本也。玉篇糜字又麋之误。类篇皮切之误本此。鬻作粥者、俗字也。作者、乐记假鬻爲育而转写致譌也。

TAG标签:同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