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孔子谥号是什么

孔子谥号是什么

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鲁哀公亲诔孔子。诔文说:“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左传·哀公十六年》)古人认为“尼父”是给孔子的谥号。其实这只是对孔子的敬称,并非谥号。父,同“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大文豪韩愈把先王之道的衰败分为三个阶段,“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就是说周王朝衰败,大道跟着没落但孔子重拾了其中精髓,他的去世又是一大损失所幸有很多典籍流传下来,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造成了不小的破坏。且不管焚书坑儒有没有那么严重,孔子的伟大无需赘言,在后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鲁哀公的悼词说,“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呜呼哀哉,尼父!”意思是上天把这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带走了,谁来辅佐我治理鲁国。尼父是孔子死后获得的第一个来自国君的尊号。但不要误会,父字与“甫”字相通,是古代男子的美称。

三百余年后的西汉,大儒董仲舒以其精深的学问受到汉武帝器重,于是汉王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夫子的在天之灵大约也甚感欣慰了。不过汉武帝并没有想到为孔子上尊号,又过了百余年,西汉末的平帝年间,孔子获得了第一个来自大一统王朝议定的尊称,褒成宣尼公,同时孔子的后人孔均获封褒成侯。

孔子这个称号里,褒成是封国的地名“宣”是谥号,出自《逸周书·谥法解》,“圣善周闻曰宣”公是爵位,古代有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孔子在文化界很早就有了“素王”的称号,如今被皇家册封为公,高升了。不过我想孔子他老人家也不在意这个虚名。

北魏孝文帝定孔子的谥号为“文圣尼父”。

就谥法中的议字原则而言,“圣”与“文”均贵于“宣”字。然而,这两个贵字并不比“宣”更适用。唐贞观十一年,太宗诏尊孔子为“宣父”。唐中宗又谥为“文宣”。唐代用“宣”字,远承汉制,又肇后来累美迭加之先机。玄宗时以孔子“虽代有褒称,而未为崇峻,不副于实”,又追谥为“文宣王”,此为孔子“王”爵之始。之前,只于公、侯两种爵中择授。就身份等级而言,“文宣王”一称加诸孔子,已是褒重无比,超越往昔。

然而此一褒称并非专为孔子打造,南北朝时,其用极为流行。以“文宣”二字获谥者人数更多,其中北齐显祖高洋亦在此列。也许正因为这一谥号运用泛滥,所以丘濬不以此为夫子之荣,反以为辱,他说:“若夫‘宣'之为宣,谥法之美者不过圣善周闻而已,岂足以尽吾圣人之大徳哉!况唐未加圣人是谥之前,而北齐高洋、李元忠、南齐萧子良、隋长孙贤之数人者,固先有此谥矣。

天生圣人为万世道徳之宗主,称天以诔之,犹恐未足以称其徳,彼区区荒诞之称、汙下之见,何足以为吾圣人之轻重哉!”“文宣王”一称在当代就已经有人不甚满意,乃至唐末戎事倥偬之际,竟有宰相“不究时病”,奏请在“文宣王”谥中追加一“哲”字。

TAG标签:谥号 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