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古代海鲜贵不贵

古代海鲜贵不贵

贵。

在中国,海鲜更是历史悠久的食物之一,早在周朝便有食用海鲜的相关记载。但因为运输等难题,海鲜在当时过于珍贵,所以只有只有宫廷贵族及皇宫祭祖才可食用,也正是因为出入宫廷,得以流传下诸多关于海鲜菜品的记载。不过当时哪怕是皇宫贵族也只能吃上少量便于运输的蛤蜊。

大约在南北朝年间,海洋渔业发展,史书上记载的海鲜种类也渐渐多了起来,食用海鲜的人也渐渐不再仅限于皇族中人。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便记有海味珍品的烹饪方法:"炙如蛎。汁出,去半壳,去屎,三肉一壳。与姜、橘屑,重炙令暖……勿太熟――则韧。" 对烹制方法、调味、火候都做了详细要求,其做法更是与今日的"白灼文蛤"与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海鲜真正走上餐桌还是在明代。明清时期,造船工业及沿海海产养殖进一步大发展,让海鲜不再遥不可及,一些不太容易养殖运输的海鲜也渐渐走入大家的视线。

在刘若愚所作的《酌中志》记录了明朝中后期皇室的饮食风尚中,便有详细记载诸多海鲜种类:炙蛤蜊、鲨鱼筋、炒鲜虾更是当时明穆宗最爱吃的美食过年必吃美食,还有出现了将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共烩一处,名曰"三事"的海鲜佳肴。清代的袁枚写《随园食单》,还列出了海鲜清单,更是将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娃娃鱼)列为海八珍。

TAG标签:海鲜 贵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