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孟子题词写的什么

孟子题词写的什么

《孟子题辞》者,所以题号孟子之书。本末指义文辞之表也。孟,姓也。子者,男子之通称也。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其篇目则各自有名。

孟子,邹人也,名轲,字则未闻也。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通五经尤长于《诗》《书》。

注释:

1、孟子,孙《疏》正义:后世或云字子舆。

2、《尔雅·释诂》曰:淑,善也夙,早。

3、三迁之教。案《史·列女传》:“孟轲母,其舍近墓,孟子少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乃贾人衒卖之事。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戏乃设俎豆揖逊进退。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既学而归,孟母问学所至,孟子自若也。孟母以刀断机,曰:子废学,若吾断机。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子思,遂成名儒。”又案《史记》云:“孟轲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所干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叙《诗》《书》。”

译文:

孟子,邹人,名轲,但其字没有听闻过。孟子生性善良,早年丧父,孟子在幼年时期孟母为了让他得到良好的教育曾前后三次搬家。长大后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门下致力于儒家的学习,精通五经并且特别擅长于《诗经》《尚书》。

周衰之末,战国纵横,用兵争强以相侵夺,当世取士务先权谋以为上贤。先王大道陵迟隳废,异端并起,若杨朱、墨翟放荡之言以干时感众者非一。

注释:

1、先王,谓二帝三王。具体指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

2、陵迟隳废,衰微,毁坏。

3、异端,非先王正典学说。

译文:

周朝末期,各国战争不断,主张合纵连横,阴谋诡诈,恃强凌弱,侵略抢夺。君主选择人才均以其是否擅长运用权智谋做为上等标准。于是先王大道衰微荒废,异端学说纷纷兴起,像杨朱,墨翟等用放荡悖理的言论来干预时政、蛊惑人心者亦不在少数。

孟子闵悼尧、舜、汤、文、周、孔之业将遂湮微,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于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于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于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注释:

1、正涂,正道。孙《疏》正义:云壅底者,言正道郁塞而不明也。

2、迷乱曰荒,怠,懈怠也。佞,口辞捷给,为人所憎恶者

3、《说文》:伪,诈也。

4、枉尺直寻,孙《疏》正义:十寸曰尺,八尺曰寻。意为委曲求全,舍小谋大。

5、迂阔,不切实际。

译文:

孟子忧伤尧、舜、商汤、文王、周公、孔子的事业和学问即将衰落,正道郁塞不明,仁义混乱懈怠,而巧口诡诈者奔走世间,以假乱真。于是以仲尼为榜样,心慕孔子忧国忧民、周游列国。于是以儒家之大道游说于各诸侯国,希望籍此救济天下之民。但是因为孟子不肯降低标准、委身事君,所以当时各国国君都说他不切实际,最后都没有采纳孟子的学说。

孟子亦自知遭苍姬之讫录,值炎刘之未奋。进不得佐兴唐虞雍熙之和,退不能信三代之馀风,耻没世而无闻焉。是故垂宪言以诒后人。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注释:

1、苍姬,孙《疏》正义:云苍姬者,周以木德王,故号为苍姬,姬,周姓也。云炎刘者,汉以火德王,故号为炎刘,刘,高祖之姓氏也。

2、唐虞,二代,尧舜。

3、雍熙,谓和乐升平。

4、信,伸。

5、宪言,格言,合乎礼法之言。

6、诒,流传。

7、空言,空谈褒贬。

译文:

孟子也深知周朝天命将终,但当时还未遇汉业之兴。而自己进不能辅佐君主重兴尧舜太平之治,退不能行夏商周三代之风化。大道既然不能行于世间,又羞愧自己一辈子默默无闻,所以便记录学说以流传后人。仲尼曾说:“我想与其空谈褒贬是非,还不如结合实际的情况记载下来,这样会理解的更加深刻并且清楚鲜明。”

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着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粲然靡所不载。

注释:

1、七篇名目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2、揆叙,统理安排。

3、粲然,形容清楚明白。

4、孙《疏》正义: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者,可以行五常之道,施七政之纪。

译文:

于是孟子回到家乡通过回答与弟子公孙丑、万章等的问题传道解惑。又自己总结撰写了部分思想而创作这七篇文章。共二百六十一章,计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大而至于天地,微而至于昆虫草木,统理万类,仁义道德、又次而至于性命祸福等,都清楚明白的无所不记载到了。

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卿、大夫、士蹈之,则可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厉操者仪之,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

注释:

1、清庙: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宫。孙《疏》正义:《诗》有《清庙》之篇以祀文王。

2、清段玉裁《说文注》:崇,重也,充也。意为增长。

3、清段玉裁《说文注》:扞也。意为防御、抵御。

译文:

帝王若遵循之,则可以兴升平之治,公侯遵循之,则可以以此助祭于天子之庙。卿、大夫和士来学习,则可以尊敬君父,力行忠信。仁人志士来学习的话,则可以此充盈其高尚的品德而视富贵如浮云。

TAG标签:孟子 题词 #